当艺术与设计相遇于米兰国际家具展
居港设计师吴燕玲在米兰参与的创作项目挑战艺术与设计的界限
意大利设计大师罗莎娜・奥赫朗迪(Rossana Orlandi)在米兰有一家同名艺术与设计展览空间。空间中有一个绿叶成荫的庭院,庭院中央有一件引人注目的作品:一个由香蕉与菠萝树木纤维及卢勒克斯金属纱线织成的框架,两侧辅以精美的梁柱,顶上则有一个以竹篾编制丶以废弃蛋壳镶边弯曲的檐篷。框中播放的是米兰艺术团体 Anotherview 一件趣味盎然的数码艺术创作,诉说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棵巨榕在季风时节 24 小时的生命。
一对为 2022 米兰设计周来访的情侣,坐在一张宽 2.8 米的弯身长椅上。这张长椅也是作品一部分,以回收亚洲的建筑地盘废弃的棚架作材料,经人手一片一片悉心镶嵌而成,椅上散射华丽的花纹。
这件俨如亭台的艺术装置,亦启发了米兰著名餐馆 II Luogo di Aimo e Nadia 两名米其林大厨制作出一道纯素甜品。如今这道甜品就在情侣口中細嚼。色彩缤纷的盘上有肉桂奶油酥饼丶肉豆蔻丶胡椒与丁香风味的面包,以及以黄姜和番红花为佐料的巴伐利亚奶油米饭奶冻。餐馆以期间限定的形式进驻罗莎娜・奥赫朗迪的庭院,招待米兰设计周的观众 ── 这个全市的年度创意盛事,每日有数千人慕名而至。
整个项目的名称是 VIEW 20。这是艺术还是设计?两者如何定义?对许多纯粹主义者来说,答案是黑白分明的:设计不是艺术,因为它具功能性;而艺术的价值则在美感。然而这并不等于两者无法展开创意性的对话,也不代表它们之间的分界坚不可摧。为该作品设计框架与座椅的纺织专家兼设计师吴燕玲就相信,创新往往来自两个领域的交汇点。
“我认为,将艺术与设计视为截然不同且无法沟通的两个范畴十分危险。” 她说, “创意不应受限。创意会让想像丶沟通与解难共冶一炉,这便是艺术与设计交汇。”
VIEW 20 项目结合了 Anotherview 的数码影像作品及 Nature Squared 运用不同可持续物料制作的装置。相片由 Nature Squared 提供。
交汇点的创意
2022 年 6 月初,米兰举办了其名闻遐迩的国际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期间的场外沙龙(Fuorisalone)于市内多个地点举行展览与装置展示。罗莎娜・奥赫朗迪认为这活动特别适合进行跨界别的实验。
事实上,奥赫朗迪的事业成就,某程度上亦来自跨越领域界线。2002 年,在时装界已打滚 30 年的她开了一家艺术与设计展览空间,空间很快便以展示不拘一格且发人深省的的作品而声名鹊起。纳科· 卡博内尔( Nacho Carbonell )那件由数千根铁丝制成丶有如活物一样毛茸茸的桌椅令观众一见难忘;意大利设计师马努・葛莱弟( Manu Crotti )则以多层环氧树脂包裹现成物的手法制作屏风,产生有如思绪拼贴一闪即逝的印象。这些作品都是跨越艺术与设计界线的范例。
除开办自己的工作室外,吴燕玲也是瑞士公司 Nature Squared 的首席材料创新总监,其工作是将废弃天然素材如树皮和贝壳改造成新物料,供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运用。本次为 Anotherview 设计的框架,正是这两家同样热衷于艺术丶设计丶工艺丶文化与可持续性的公司共同成果。
吴燕玲还记得 2021 年她与罗莎娜・奥赫朗迪的交流。当时她计划于罗莎娜的空间透过一组萤幕与圆凳构成的装置,展示她为 Nature Squared 设计的新款墙砖。这款墙砖以废弃蛋壳制成,全球独一无二。
“我向罗莎娜讲述这个理念,她立刻就理解这个完全沉浸式空间蕴含的艺术潜力。” 她说。 “我们用约五万个蛋壳制成一座现代主义的仓库,观众可以走进去,触碰蛋壳,走在蛋壳阶砖制成的地板,坐在蛋壳制成的家具。正是这种想象的自由引领我们前进,发明出这套能满足复杂建筑形式的全新方案,例如用喷洒废弃蛋壳的方式制作装饰性的梁柱,还有用蛋壳制作倒模物品。”
作为纺织专家兼设计师,与及 Nature Squared 首席材料创新总监,Elaine 吴燕玲擅于将废弃天然素材如树皮、蛋壳、贝壳及羽毛等改造成可持续的奢华物料及产品。相片由 Nature Squared 提供。
这一年,吴燕玲在 Nature Squared 与 Anotherview 的合作项目中走得更远,让她得以超越传统艺术品框架的界限,透过新作,向观众讲述印度建筑与仪式的重要性,以及这个国家的人杰与地灵。 “我们的新装置是源自一股欲望,想要将物料再发明丶再思考丶再想象,进而带出一种全新视野。”
本次的创意性合作也反映出 Nature Squared 自身的蜕变。这家由前会计师 Lay Koon Tan 与 Paul Hoeve 成立的公司,过去二十年来一直专注结合物料创意与工艺,将丰富但一般被视为废物的天然素材转化成可持续的手工产品与墙壁等各种物件表面,以应用在家居丶酒店与游艇。2021 年前,他们大多出品都是度身订造,但名为 CArrelé 的蛋壳墙壁与地板阶砖,以及名为 TERRAMIQUE 的倒模喷制表面,让他们得以接触更广大的消费者。
“我们总是追求新方法去转化人类与天然废料的关系。这次新合作,正反映设计师丶工艺家与创作人如何在废物处理上寻求实际而美丽的设计方案。”
Anotherview 的联合创办人马科・塔巴索(Marco Tabasso)亦说,他觉得本次合作尤其引人入胜。过往他们也会为录像作品造框架,但这次是首度与设计师携手,为其数码窗户创造实体上的伸延。
“我不是喜欢条条框框的人。” 他说。 “我认为以功能性区分艺术与设计的说法纯属虚构。艺术一直都有其功能,只是与设计的功能不同而已。回望历史,艺术一直在政治丶宗教与社会发挥作用。它是富人与政府的工具,本来就不那么纯粹和理想化。同时我亦一直将设计及其生产和商业化,看做理解当代艺术的途径,毕竟当代艺术也是受市场和批量生产主导。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艺术家也可以用设计的语言去表达她 / 他的想法。我们的装置恰好反映不同平面如何能够连结与互动,而不需留有特定边界。”
数码艺术项目 VIEW 20 诉说印度拉札斯坦邦一棵巨榕在季风时节 24 小时的生命。项目以极高解像度连续拍摄 24 小时而成。相片由 Nature Squared 提供。
框架,而非匣子
也许,本次创作之所以能够糅合艺术与设计,正是源于吴燕玲对 “框架” 的独特见解。创作过程中,她首先花时间与艺术家交流,了解他们拍摄榕树时的体验:目睹什么样的东西,色彩丶形状,还有这件数码作品没有呈现的声音。Anotherview 拍摄的每个窗户,都述说着某一场所存在的生命所历经的日与夜。他们以极高的解像度,在特定的地点连续拍摄 24 小时,以反映当时当地的地景风貌。为了内心追求的风景,艺术家在季风时节走访北印度的拉贾斯坦邦,找到了这棵巨榕。他们在附近一个帐篷启动摄影机,看见儿童在树下玩耍,牧羊人带领羊群在树荫下歇息午膳,猴子在梢头嬉戏。然而,镜头以外艺术家处身的脉络,却无可避免地无法展示予观众。
吴燕玲认为,艺术家的旅程本身意义不亚于当地文化,那拍摄用的临时帐篷遂成为她设计框架的原点。搭建帐篷用的竹篾,连同反覆印有庙宇大门丶梁柱与布帘的盖布,后来亦成为框架的设计元素。
“初次在画廊看见那框架,我们很惊讶它竟包含了旅途中的一切参照元素。” 塔巴索说。 ”就好像我们再一次住在那个地方。此外,在米兰设计周期间,很多观众都不禁触摸那道精致的墙壁,那触感亦因而成为整个装置的一部份。” 他以 ”门户” 形容作品的框架,认为它扩展了录像的主题,捕捉到当时驱使 Anotherview 团队拍摄那棵榕树的每个细节。
(从左到右)
Rossana Orlandi 与 Nacho Carbonell 的装置艺术 × 家具作品 'Bush of Iron'。相片由 Guido Castagnoli 拍摄, Rossana Orlandi 提供。
废弃建筑用竹子经烘干后裁剪成厚度仅有 5 毫米的截面,然后镶嵌成错综复杂的图案。相片由 Nature Squared 提供。
(从左到右)
废弃蛋壳、竹子与手工编织蕉麻被模压成弧形框架。相片由 Nature Squared 提供
Nature Squared 推出的可持续物料。相片由 Nature Squared 提供。
对吴燕玲来说,与 Anotherview 的讨论部分启发了她,但不是最终成品。她将之视为一种捕捉概念或情感的方法 ── 让她能够切身处地去体会,令设计可以刺激私密的情感联系,以表现一种共通的语言和浓烈的兴趣。其产生的结果是吸引的丶原创的,也是两个世界跳出常规的绝佳示范。
不过,有时在艺术与设计间建立明确界线也有好处。香港艺术顾问艾莉森・皮克特(Alison Pickett)认为,尽管两个范畴都各自有其创意,模糊两者之间的界线倾向对设计师有利。没有人会介怀艺术具备某种功能,但为美感而牺牲效能的设计就不那么受欢迎。
“建筑师有时会以为他们懂得设计雕塑或公共艺术,但实际上他们的训练都关乎空间感知,而非无功能的形式。” 皮克特说。 “雕塑家也会想要设计建筑,而不必为此花七年光阴学习。对我来说,雕塑是艺术家在意念上和实际上创作的东西,目的只在带来观赏的愉悦和讲述他们的故事。艺术家追求独一无二,而设计师追求生产。”
吴燕玲认同。 “设计师的任务是解决难题或提供解决方案。设计便是这么回事。” 她说。 “它的定义清晰,含明确目的。设计可以感性,也可以不感性。艺术没有目的,但它必需含有叙事,这就是为什么艺术一般比较非理性和感性,连结的也是脑袋不同部分。 喜欢它不一定需要理解它。”
她也将那道作为 Rossana Orlandi 展览空间装置一环的印度风甜品,视为设计。 “尽管它如此优美,但食谱就是设计。它与艺术录像不同,因为人们无法复制那棵树木生命中的那一瞬,却可以再做出那道甜品。”
也许,模糊艺术与功能性设计的界线,为我们带来的是一套实验与论述上的崭新跨领域模式,而这模式更能配合现代社会推陈出新的文化。也许现在正是时候,让艺术家放弃他们作为美学终审判官的主导角色,迎接这种全新的混合方案,结合功能性与概念思考,放下那黑白分明的标签。
本专栏为 bodw+ 与 Zolima CityMag联同呈献。Zolima CityMag 是香港网上文艺杂志,以深入角度探讨本地艺术丶设计丶历史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