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基畅谈汽车设计的乐趣与未来
香港土生土长的著名汽车设计师罗伟基(Anthony Lo),效力多家全球顶尖车厂并累积丰富经验后,目前正准备在中国汽车市场大展身手。
罗伟基表示:“你不需要是汽车爱好者,才能真正欣赏汽车设计的魅力。”作为一位汽车设计师,他的这番话似乎不足为奇,但确实言之有理。世界上很少有什么产品能够像汽车一样,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所有人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他说道:“汽车甚至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景观。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设计会以这种方式影响世界,就会感受到责任重大。这意味着,你的设计不能出错。”
罗伟基在香港出生和长大,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外生活和工作,曾任职于路特斯、奥迪、梅赛德斯-奔驰、绅宝和福特等顶级汽车品牌。他上一次受邀在“设计营商周”发表演讲是2011年。当时,他仍是法国雷诺集团的外观设计副总裁。今年,他再次受邀担任“设计营商周”演讲嘉宾,身份却与以往大不相同:如今,他已成为中国第六大汽车制造集团——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BAIC)的全球设计副总裁及首席设计官。
自十月上任以来,他仍在适应这一全新角色。对于罗伟基而言,立足于当今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这是为正在崛起的中国车企重新设计战略的绝佳机会。当前,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也凭借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积极向海外市场扩张版图。
罗伟基表示:“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汽车品牌具备在价格和电池技术方面的显著优势。在北京、上海和成都,道路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汽车。这一变化发生得非常快,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我们也开始在中国以外的市场看到上汽名爵和比亚迪等国产品牌。”
在罗伟基眼中,这为设计师提供了理想的工作舞台。普通消费者可能会认为,汽车设计师只需追随潮流,赋予汽车时髦外观。但汽车设计远比这复杂得多。他解释道:“如果你设计一款扬声器,这只是一个单独的项目。但设计汽车时,你需要同时处理大量的小项目,涉及汽车安全、材料、信息娱乐和人体工学等许多领域。而且,随着过去十五年的技术发展,我们还需要为汽车设计数字化系统,提供驾驶即时反馈界面。所有这些属于设计的范畴。汽车设计师必须具备跨领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设计工作的有趣之处。”
罗伟基从小就沉迷于汽车。他说:“小男孩喜欢汽车的原因各不相同。对我来说,汽车是美的象征,也是性能的标志,充满技术带来的魅力。”儿时的他热爱阅读汽车杂志,关心最新技术,试图理解一辆车比另一辆车更迅猛、更强劲的理由,还在房间挂满法拉利各种车型的海报。
正因如此,罗伟基开始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说:“我在学校最喜欢美术课,还参加了一些课外班。只要看到赏心悦目的事物,比如汽车,我就会画下来。有时全凭记忆,有时临复制照片动手画画,通过绘画,我发现了每辆车的线条和轮廓背后的奥秘,开始理解每条曲线的走向和位置,认识到侧窗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元素,它决定了汽车的造型和比例——在专业领域,我们称之为“daylight opening”。这一切让我着迷。我开始不停地涂鸦,画的大多是汽车。我母亲至今还保留了一些我的画作。”
罗伟基在香港长大,这令他对汽车的热爱更加高涨。尽管在1970年代的香港,仅有6%的人口拥有汽车(即便在今天这一比例也仅为8.8%),然而高度集中的财富和人们对奢侈品的喜爱,令香港街头常见顶级名车的踪影。罗伟基说:“小时候,我和哥哥常常骑自行车四处寻找好车。我父亲的朋友们也总开着好车来我家,不是为了炫耀,只是单纯分享对车的喜爱。”
他至今还记得,1978年的某天,父亲的一位朋友买了一辆最新款的经典莲花跑车Lotus Esprit S2。这款车曾在前一年由罗杰·摩尔主演的詹姆斯·邦德电影《007之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中登场。他回忆道:“男主角驾驶这辆车开到大海里,并且变身成潜水艇。这样一辆神奇的汽车就出现在我面前,简直难以置信。当时我心想,如果有天能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师,那该多好。”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考入香港理工大学并攻读工业设计专业。他说:“我在那里系统学习了量产或手工制作产品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制作原型、测试体验产品并不断改进设计——也就是设计工作的完整流程。”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罗伟基进入英国交通工具设计公司Ogle Design实习。他解释说:“这家公司设计的是卡车、公共汽车和拖拉机,与普通人的生活毫无关系。”在那里,他听说了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有举办汽车设计专业的升学展览,决定去一探究竟,结果被深深吸引。他回忆道:“我坐在那里观看学生们的演示,而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师乔盖托·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就在现场点评。我心想,‘这简直就是天堂'。”
这次经历促使罗伟基进入皇家艺术学院汽车设计系求学。他的导师之一是曾为迈凯轮、兰博基尼等公司设计赛车而享负盛名的彼得·史蒂文斯(Peter Stevens)。彼得·史蒂文斯曾在路特斯担任首席设计师,因此鼓励罗伟基毕业后去那里工作。路特斯不仅生产Elan和Esprit等豪华跑车,还为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其改进或修改性能不佳的车型。罗伟基表示:“我在路特斯的短短三年间,从事过卡车内饰、概念车和量产车的各种设计工作。”
在此期间,彼得·史蒂文斯始终对他关照有加。他说:“事实上,也是他帮我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他告诉我,‘你需要为一家大型车企工作,学习整个流程,
不仅是设计,还要学习商业和规划。因为设计一辆汽车需要漫长的时间,你必须做好规划。’”于是,罗伟基加入奥迪,
从此开启了为全球各大顶尖车企设计汽车的辉煌职业生涯。
“慢慢地,我积累了大量一手的经验。在梅赛德斯,他们总是说你需要从远处观察一辆车。如果你站得不够远,就可能在设计上犯错误。只有距离三十至五十米开外,你才能清楚地看到汽车的线条、比例和整体姿态。比如,你可能想设计一款富有运动感的车型,但实际上从远处看并不和谐,因为角度不对。细微的角度变化就能彻底改变一辆汽车的外观。”
罗伟基对目前全球汽车设计领域的现状持保留意见。在北美乃至世界其他地区,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因为消费者认为大车更安全,各家车企生产大型SUV和卡车的利润也远高于小型汽车。这种现象被麻省理工学院“出行倡议”学者戴维·齐佩尔(David Zipper)称为“汽车膨胀”。
罗伟基指出:“SUV并不比低底盘轿车更安全。”(事实上,SUV对行人更危险,因为庞大的车身会导致驾驶者视野不清,而且较高的离地间隙意味着行人在遭受撞击时相比轿车或休旅车更容易丧生。)“制造SUV消耗的原材料更多,行驶时空气阻力更大,这意味着油耗更高。如果是电动SUV汽车,电动续航里程也更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产和驾驶SUV车型对资源的消耗。我很希望看到这种趋势发生逆转,未来能够有更高效的汽车出现。”
但是,汽车设计的现实世界充满了限制和妥协。罗伟基进入这一行业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设计普通的大众化量产车比设计那些吸引眼球、成为孩子房间海报主角的超级跑车难度更大。量产车需要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和工程要求,不仅要吸引消费者,还必须符合品牌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奔驰车一看就是奔驰,沃尔沃车一看就是沃尔沃。
罗伟基表示:“但是,设计出一款赢得消费者喜爱的量产车令我更有成就感。人们喜欢它,不是因为价格低廉,而是真心喜爱它的独特设计和实用功能。有些设计师可能认为这一领域的限制太多,困难重重。但当你与工程师一起找到解决方案,最终令梦想中的外观、轮廓和氛围化作现实时,那种乐趣和成就感难以言表。当你看到一款新车上路,会像初为父母一样自豪。 ”
2024年12月6日,罗伟基受邀于“设计营商周”峰会发表精彩演讲,探讨如何通过设计与前沿技术帮助新兴品牌突破传统,从而塑造以设计为驱动力的未来。
点击此处重温罗的演讲。
To see more details: https://zolimacitymag.com/what-is-so-satisfying-about-designing-a-car-hong-kong-bodw/
Writer: Christopher DeWolf
Photos: Courtesy by May James of Zolima CityMag
This column is produced in partnership with Zolima CityMag, an online magazine that explores Hong Kong’s arts, design, history and culture.